《故宫日历》的“历”用“歷”对还是用“曆”对,这本是无须争辩的问题,尤其是学过篆、隶书的书家,应该知道两个字是可以通用的,“日歷”、“日歴”、“日曆”其义并无差别。《故宫日历》用的是集汉隶字体,字作“故宫日歴”,其“历”字上面为“麻”(厤的讹变)下面为“止”,这是汉碑中常见“歷”字中的一个。

在古代、在繁体字时代,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假借字的使用要比现在宽泛得多,并非如当代那样“严格区分”,这在读古籍时尤其多见。“歷”和“曆”在以往不但通用,而且这两个字同一字源,又是承继关系。也就是说早期日历之“历”都是用“歷”,而“曆”是“歷”的后起字,其字都源自“厤”。

“歷”“曆”二字通用,不劳多说,因为在一般的常用字典、辞典如《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中华大字典》中都有清楚的解释和例证,包括在“日历”、“历法”意义上的通用,此外在《古字通假会典》等一类工具书中也举有不少通假例,如《大戴礼·五帝德》:“曆日月而迎送之。”《史记·五帝本记》、《孔子家语·五帝德》“曆”作“歷”。《汉书·律曆志》:“黄帝造歷”……各种举例若照抄可得占一大篇地方,故从略,有兴趣的可以翻阅。

“曆”是“歷”的后起字,秦、汉时凡“日历”、“历法”之“历”,大多用“歷”或“厤”。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歷”、“厤”而无“曆”,后来刻的《说文解字》在新附字中增加了“曆”,注曰:“厤象也,从日厤声,《史记》通用歷”。而郑珍“新附考”曰:“按:歷乃曆象本字,非通用也。”则是指明了二者是本字和衍生字的关系。这也可以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字体演变中窥探消息。清人的一些文字学著作辨析得非常清楚。如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第十一”收有“秝”、“厤”、“歷”、“歴”、“磿”等而无“曆”字,释“歷”曰:“或作歴,……字亦从日,厤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止部”释“歷”:“引申为治曆明时之曆”。亦是说“歷”为本字,“曆”为后起字。王筠《说文句读》一本《说文解字》原著,亦不收“曆”字。更早的辽代释行均《龙龛手镜》“厂部入声”收有“厤”、“歷”等,亦不收“曆”字。宋人陈彭年、丘雍等奉诏编定的《广韵》“锡韵”下也说“歷或作曆”,(司马光等编纂的《类篇》“歷”字下另附古文,字形奇特,为他书未载)说明在宋代这两个字也是通用的。更早一点的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等均无“曆”字。“歷”下从“止”(趾的本字)表意为人或事已经过,后创“曆”字,表意为时间已经历,字形更副字义。《辞海》无“日曆”条目。《辞源》“日曆”:

(一)历书之类。汉王充《论衡》“讥日”:“夫如是,沐之日无吉凶,为沐立日曆者,不可用也。”……

(二)史官按日记载朝政事物的册子。唐永贞元年九月始令史官撰日曆,其法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宋制,历朝在修实录以前,先修日曆,有日曆所,隶秘书省。

“慶曆”与“慶歷”在宋代后也是通用的,如清人阮沅所著《续资治通鉴》的嘉庆刻本,年号“慶曆”均刻作“慶歷”。《中国隶书大字典》中收有从汉碑到清人的二十多个“歷”字,尽管有多种异体却没有一个写成“曆”字的。清人顾南原《隶辨》中收有一个唯一的“曆”,释曰:“《刘曜碑》‘曆三县令’,《隶释》云:以曆为歷。按《说文》新附字云:‘曆通用歷’,碑则歷通曆。”(实则《隶释》“曆”为残字,洪适晦木斋刻本只摹上部“厤”,而下面缺失。“以曆为歷”《隶释》为“以厤为歷”,不知《隶辨》作“曆”何出)《故宫日历》用的是集汉隶字体,字作“故宫日歴”为当行而确然无疑。

作者:李庶民(书法理论家)
1
版权
说明
相关作品:版权为原创作者所有,如您不允许转,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料:网络收集资源,版权(C)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


选择表情插入

专注书画艺术分享

下载APP 赞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