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大事年表
1254(宋理宗宝祐二年,甲寅),一岁
九月十日,赵孟頫出生。字子昂,号松雪道人、鸥波亭长、水精宫道人等, 吴兴人(今浙江湖州),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父与訔,仕南宋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有子八人,孟頫庶出,排行第七。
1258(宝祐六年,戊午),五岁
入小学,书法为人所重。
1265(宋度宗咸淳元年,乙丑),十二岁
三月,父与訔卒于临安任上。
父亡后,生母丘夫人督导进学甚力。
1273(咸淳九年,癸酉),二十岁
约此年,通过国子监考试,注真州司户参军,未赴任。
1276(宋恭宗德祐二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子),二十三岁
三月,元军陷临安(今杭州),谢太后携宋恭宗出降。
宋亡后居于湖州家中,从老儒敖继公求学,学问日进。与钱选等并称“吴兴八俊”,孟頫为之首。
1282(元至元十九年,壬午),二十九岁
为友人作《行书秋兴诗》,录杜甫《秋兴八首》之四首(上海博物馆藏),为传世纪年最早书作。
1286(至元二十三年,丙戌),三十三岁
三月,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前往江南搜访贤能,孟頫膺选。
十二月,孟頫赴京,应外甥张景亮之请,作《草书千字文》(上海博物馆藏)。
1287(至元二十四年,丁亥),三十四岁
闰二月,在大都获元世祖忽必烈接见,与论时事,颇受赏誉。
六月,授官兵部郎中、奉训大夫,主管驿站事务。
八月,以公事赴杭州,行书跋友人周密藏《保母砖》(故宫博物院藏)。
1289(至元二十六年,己丑),三十六岁
九月,行书跋钱选《八花图》(故宫博物院藏)。
在湖州与管道昇完婚,同还大都。
1290(至元二十七年,庚寅),三十七岁
二月,作《致季宗元信札》(故宫博物院藏),详述兵部职务之繁冗及在大都所见书画。
五月,拜集贤直学士、奉议大夫。
长子赵亮生。
1291(至元二十八年,辛卯),三十八岁
秋,谋求外任,先遣夫人管道昇和长子赵亮南还湖州。
次子赵雍生。
1292(至元二十九年,壬辰),三十九岁
正月,进朝列大夫、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兼管本路诸军奥鲁。在任兴学讲文,行宽大之政。
1294(至元三十一年,甲午),四十一岁
六月,成宗下诏修《世祖实录》,孟頫约在此前后赴大都。不久以病归湖州。
1296(元贞二年,丙申),四十三岁
仿韩幹笔意作《人骑图》(故宫博物院藏)
1297(大德元年,丁酉),四十四岁
除太原路汾州知州,未赴任。
十二月五日,为友人张谦作《行书归去来辞》(上海博物馆藏)。
1298(大德二年,戊戌),四十五岁
二月,纂集生平所作为《松雪斋诗文集》。
应召赴大都书金字《藏经》,书毕,力请归乡。
1299(大德三年,己亥),四十六岁
八月,改任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驻杭州。
作《自写小像》(故宫博物院藏)。
1302(大德六年,壬寅),四十九岁
十一月十五日,为钱德钧作《水村图》(故宫博物院藏)。
1304(大德八年,甲辰),五十一岁
二月十四日,作《小楷采神图跋》(故宫博物院藏)。
春,作《红衣罗汉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首次会晤中峰明本于杭州官舍。
1305(大德九年,乙巳),五十二岁
十月十日,为友人作《行书纨扇赋》(今仅存刻本)。
十月十一日,为道士杜道坚作《行书〈周易•系辞〉》(故宫博物院藏)。
1306(大德十年,丙午),五十三岁
正月十八日,为道士杜道坚作《行书杜甫〈玄都坛歌〉》(故宫博物院藏)。
1309(至大二年,己酉)五十六岁
七月,升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劝农事,未到任。
1310(至大三年,庚戌),五十七岁
十月,应太子召,抵大都。拜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作《楷书昆山淮云院记》(故宫博物院藏)。
1311(至大四年,辛亥),五十八岁
正月,武宗崩,仁宗继位。
二月,长子赵亮病亡,年二十二岁。
五月,升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
1312(元仁宗皇庆元年,壬子)五十九岁
十一月,作《秋郊饮马图》(故宫博物院藏)。
1313(皇庆二年,癸丑),六十岁
六月,改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十一月,转集贤侍读学士、正奉大夫。
1314(延祐元年,甲寅),六十一岁
元旦,应召作《行书万寿曲》(故宫博物院藏)。
四月,行书跋国诠《善见律》(故宫博物院藏)。
十二月,升集贤学士、资德大夫。
1315(延祐二年,乙卯),六十二岁
四月十一日,作《楷书续千字文》(故宫博物院藏)。
元廷首行科举,任读卷官。
1316(延祐三年,丙辰),六十三岁
三月,为崔进之作《小楷道德经》(故宫博物院藏)。
七月,进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
十月,撰并作《楷书帝师胆巴碑》(故宫博物院藏)。
十一月,行书跋杨凝式《夏热帖》(故宫博物院藏)。二十一日,为瞿泽民作《行书酒德颂》(故宫博物院藏)。
1318(延祐五年,戊午),六十五岁
十月,长孙女淑端生。
1319(延祐六年,己未),六十六岁
四月,管夫人疾作,仁宗恩准还家。
五月十日,管夫人卒于临清舟中,年五十八岁。
八月五日,作《小楷洛神赋》(故宫博物院藏)。
九月四日,葬管夫人于德清县东衡山。
九月十五日,作《行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宫博物院藏)。
十二月二十九日,为道士袁安道作《行书〈自作五言诗二章〉》(故宫博物院藏)。
冬,仁宗遣使召孟頫还京,以病不赴。
本年为亡妻事,与中峰明本多有书札往来。
1320(延祐七年,庚申),六十七岁
正月,仁宗崩,英宗硕德八剌继位。
十月,为道士何道坚作《楷书道经生神章》(故宫博物院藏)。
作《楷书杭州福神观记》(故宫博物院藏)。
1321(元英宗至治元年,辛酉),六十八岁
春,英宗命孟頫书《孝经》。
八月十二日,作《秀出丛林图》(故宫博物院藏)。
1322(至治二年,壬戌),六十九岁
春,英宗遣使存问,赐衣酒。
六月十六日,卒于家,年六十九岁。有子三人、女六人,长子、幼女先孟頫卒。
九月十日,与管夫人合葬于德清县东衡山。
1332(元文宗至顺三年,壬申)
赠荣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艺术渊源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人。其父赵与訔(音吟)喜好文物赏鉴,为他成长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青年时期,赵孟頫往来于湖州、杭州一带,与钱选等人诗文唱和、品赏书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与创作风格。
赵孟頫为矫正宋人书风轻肆躁露的流弊,遂以“师古”为号召,力主书学魏晋唐人,追求“尽善尽美”的艺术旨趣,身体力行,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以及唐宋名家书作中汲取优长,融会贯通,形成点画精美、结构端稳、神态安详的面目。
赵孟頫为反对南宋院体绘画影响下的纤弱俗艳,同样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的“师古”主张。其早年山水曾追摹六朝、隋唐画风,多青绿设色,古意盎然。后在继承董源、巨然与李成、郭熙的基础上,将两派山水技法加以省减变化。经其改造的董、巨风格,直接开启了“元四家”的画风,成为明清文人画的主流。花鸟传宋人画法,工写相兼,生动传神。特别是竹石幽兰类君子画,远承文同、苏轼,近宗赵孟坚,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创作,开启了文人画的新时代。
以古为源,融古为己,化古为新,终使赵孟頫成为不仅独步当代,而且是古今鲜有的艺术大师。
艺术成就
赵孟頫在书法与绘画上取得的非凡成就,为世人瞩目。
赵孟頫的书法超迈群伦,时贤称其“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后人说他是“超宋迈唐,直接右军。”在天赋异秉与自身刻苦用功之外,赵孟頫素重临习前贤墨迹,确立了“托古改制”的艺术主张,即强调师法古人。这一主张绝非亦步亦趋地摹古、仿古,而是从古人笔墨中汲取精华,以个人的艺术实践来实现自身的审美理想,最终深深影响了一代代书画家的审美趣味与创作观念。
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自宋代以来“文人画”的发展,无论艺术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具有划时代的贡献。赵孟頫以“师古”为依托,针砭当时艺坛张扬外露的画风,提出需将古人典雅蕴藉的笔墨意趣融入创作之中,而且追求“不求形似”,进而强化“以形写神”。这既是他“托古改制”的艺术主张,又体现在艺术创造实践之中,为“文人画”的推陈出新明确了方向,令后世画家获益至深。
书法艺术
赵孟頫为避免宋代书家笔下呈现的纵肆躁露的书风,力主“师古”——宗学晋人的姿韵和唐人的法度,并通过长年反复探索、实践方才渐趋形成自家的风格特点。
赵孟頫所写书体更是样样俱佳,其中尤以楷、行两体出类拔萃,这来自他常年临学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迹之功。在心摹手追、刻意临写之间,外求形似而内宗笔法,踵步风规神韵,加之能够融会贯通历代名家之长,终于锻造出平和雍容、圆活姿媚的个人风格。
第一阶段
45岁(大德二年,1298)前,用笔古拙、结体方阔是得自钟繇、褚遂良的遗绪,肥厚圆劲、捺笔特重是受智永、徐浩的影响。
第二阶段
45—55岁(大德二年至至大元年,1298—1308),以“二王”为风范,淹有众长,机杼自出,用笔讲究,结构严谨,轻灵婉转,珠圆玉润。
第三阶段
56—60岁(至大二年至皇庆二年,1309—1313),书风日趋刚健挺拔,字形也由方阔化为颀长。
第四阶段
61岁至去世(延祐元年至至治二年,1314—1322),人书俱老,笔力深沉扎实,笔势雄健放纵,姿致洒脱依然,苍劲老到。
绘画艺术
赵孟頫的绘画题材丰富,笔下山水、人物、鞍马、花鸟、竹石无不精绝,水墨、青绿两者兼擅,写意、工笔画法俱佳,独步画坛。其中,山水成就最高,青绿一脉舍去刻画之工而自成清丽松灵的韵致,水墨一道则熔铸为典雅蕴藉的风貌。人物、鞍马取资唐宋佳作,形成用笔凝重、敷色沉着的特点。花鸟源自五代、北宋之法,落笔精到,栩栩如生。兰竹则形神兼顾,更将书法的笔意融入画法之中,完成了从画兰竹到“写”兰竹这一从自在到自觉的认识上的飞跃。
艺术影响
赵孟頫是元代艺苑公认的领袖人物,其以自己的创作与理论推动了书画艺术的发展,并直接带动和影响了众多元代文艺家,令时代风气为之一新。
赵孟頫的家人有朝夕相处之利,耳濡目染,受其教化最多,成就斐然。其妻管道昇、子赵雍与赵奕、女赵由皙、孙赵麟等得其法乳,书画亦各有所长,而终不脱赵孟頫的艺术藩篱。外孙王蒙取法其道,又远求董源、巨然,独具面目,自成宗师。
赵孟頫无论是隐居家乡,还是宦游南北,总能与友朋、学生雅集唱和,赏评书画,品鉴古物,切磋艺论,互相陶冶。尽管艺术风格不尽相同,成就高下有别,但皆能师承晋唐之法,注重笔墨韵致。在以赵孟頫为核心的友朋、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使得清新雅正的书画风气贯穿蒙元一朝。
自明清及至近世,赵孟頫的艺术观念、笔墨技巧被明代唐寅、文徵明与清初“四王”等书画家承续、发扬,可见其艺术散发的无穷魅力。清乾隆帝弘历更是对赵孟頫的书法青睐有加,笔下用力最勤,以致赵书风靡有清一代,成为学书世范。
古人评论
帝(元仁宗)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元史》卷一百七十二《赵孟頫传》
余评子昂古赋,凌历顿迅,在楚、汉之间;古诗沉潜鲍、谢;自余诸作,尤傲睨高适、李翱云。
——元代文学家戴表元《剡源戴先生文集》卷七《赵子昂诗文集序》
子昂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则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
——元代学者、诗人、书法家虞集《论书》
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此卷笔力柔媚,备极楷则。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跋赵孟頫《小楷过秦论》
胡汲仲谓:子昂书,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
——元代文人陆友《研北杂志》卷下
赵荣禄高情散朗,殆似晋宋间人,故其文章翰墨,如珊瑚玉树,自足照映清时。虽寸缣尺楮,散落人间,莫不以为宝也。
——元末画家、诗人倪瓒《清閟阁遗稿》卷十一《跋赵松雪诗稿》
经进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
——元末画家黄公望题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卷
赵魏公以艺文名天下,及用篆籀法施于绘事,凡山水、士女、花竹、翎毛、木石、马牛之属,亦入妙品。修道先生云:“广长三万里,上下二百年,唯公一人尔。” 信然!
——明初文学家、史学家宋濂《宋学士文集》卷十八《题山房清思图》
赵集贤画,为元人冠冕。
元时画道最盛,惟董、巨独行,此外皆宗郭熈。其有名者,曹云西、唐子华、姚彦卿、朱泽民辈,出其十不能当黄、倪一。盖风尚使然,亦由赵文敏提醒品格,眼目皆正耳。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
传世佳作
说明
相关资料:网络收集资源,版权(C)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