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公尧 作品

假期回家乡,有“以山而富以水育人”摄影书法国画展。中国画中,沈公尧的作品印象深刻。伯伯给画集中有《沈公尧中国画集》。沈其旺,字公尧,美术学博士、教授,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院长。其中国画,绘山水、描古村、摹人像、画青瓷,呈现出沈先生的美学追求和独特风格。他在继承中国画传统中,汲取了西洋画的某些观念,努力探索、不断追求、刻意创新,尺幅之中见境界,搜寻奇峰现灵气,呈现出疏野中蕴清奇、古朴里现飘逸的风格。

清代山水画家恽格在谈到山水画之意之境时说:“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绝俗故远,天游故静。古人云: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其意安在?无公天机幽妙,倘能于所谓静者、深者得意焉,便足驾黄、王而上矣。”意贵乎远,有静才远;境贵乎深,有曲才深;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这是恽格绘画的夫子之道。沈公尧将此概括为“以大观小”,他阐释道:“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审美的需要,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物象,有机地组合到画面之中,去营造别致的审美意境。而要恰到好处地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以大观小’这一造型观。”只有“以大观小”,才能“以小见大”。如王维所云“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

清代画家唐岱云:“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凡物无气不生,山气从石内发出,以晴明时望山,其苍茫润泽之气,腾腾欲动,故画山水以气韵为先也。”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南齐画家谢赫、宋朝画家郭若虚均提倡绘画的气韵之说。在沈公尧的山水画中,气韵为先笔墨生,奠定其画作尺幅之中见境界的基础。气韵生动要求画家将所绘对象的精神风貌生动地呈现出来,融入画家的审美情趣、风格特点。沈公尧的绘画,融入其对于丽水山川的挚爱,就如同其引用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画家对丽水这片美丽而神奇土地的挚爱,表达该画集素材的来源和情感的真挚。他的《阁抱风云》奇峰高耸、古松葳蕤,阁抱风云、云雾缭绕,山道蜿蜒、远山浩渺。画家将山的雄浑、松的遒劲、亭阁的精致、云雾的蒸腾,十分生动地绘出。《云峰》笔墨粗犷境界雄浑,怪石嶙峋、古木森森,奇峰突兀、悬崖壁立,小溪逶迤、远山朦胧,焦墨泼墨,或勾点或皴,气韵生动,让咫尺之图现恢宏壮景。沈公尧的绘画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得当、不滞不枯,呈现其绘画的得笔之气。

清代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讲明了山水画中处理虚实、空间关系的方法及其表现出来的“妙境”,沈公尧在传承山水画遗风中,虚实相生成妙境。“虚实相生”缘自于老子的“有无相生”,后来延伸为诗学概念,拓展为虚实相成,有无互立;幽渺以为理,想像以为事,恍惚以为情。为中国绘画所采纳,强调实中见虚、虚中见实、虚实相生,注重无中生有、虚处生实。

沈先生的《清远》山高瀑清境界恢宏,画家实画山道古松、巉岩瓦屋、山林奇峰,虚绘飞瀑云雾、远树小溪,在墨色的浓与淡、笔触的硬与柔中,在虚实相生里呈现画幅的恢宏与清远。《山高道深》力图绘出山高道深的境界:画幅实画奇石突兀、独立古树、道旁杂树、崖边深壑,虚绘挺立险峰、逶迤山道、掩映屋舍、持杖老翁,尤其在虚绘的山间雾岚中,让山高道深有了意境,在持杖老翁的勾勒中,有了古意,也让画题“山高道深”之“道”有了蕴含。他在绘画中,努力因心造境、以手运心,呈现出其画作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

沈公尧的中国画,气韵为先笔墨生,千里在掌展方寸,虚实相生成妙境,呈现其尺幅之中见境界的独特追求。

3
版权
说明
相关作品:版权为原创作者所有,如您不允许转,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料:网络收集资源,版权(C)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


选择表情插入

专注书画艺术分享

下载APP 赞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