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艺术表现风格,现实主义手法一直以来是美术创作呈现历史与现实,通过观察与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关注现实人生、社会与自然的表达方式。如何在今天以造型艺术的方式展现与反思现实,如何在跨学科语境和多元化价值观下,与时俱进地理解文艺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内涵,如何通过美术作品的呈现,将思考与感受“艺术地”与现实生活相连,成为当下的美术创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
我们有必要对“现实主义”概念生成,及其在近现代中国文艺创作领域的兴起做一个简单的回溯。回到最初的理论认知,有助于加深我们今天对于这个概念范畴本义与外延的理解。我们知道一个非常著名的概念“无边的现实主义”,法国文艺批评家罗杰·加洛蒂在《论无边的现实主义》一书中,选取了毕加索、圣琼·佩斯和卡夫卡为例证,从绘画、诗歌、小说三个角度论述了现实主义的当代形态,赋予了“现实主义”以新的当代尺度,继而认为文艺作品“愈来愈不屑于模仿或表现存在的一切,而要创造和赞美一个更为现实、更为真实的世界。”
他有一句名言,“作品的使命与其说是描绘世界,不如说是创造另一个世界。”甚至在“无边的现实主义”理论看来,“没有非现实主义的,即不参照在它之外并独立于它的现实的艺术。”由此,“现实主义”在愈发包容、开放的语境中,已经超越了一种特有的表现手法,而成为几乎一切艺术创作的共通特质。法国的美学家巴赞讲到新现实主义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试图还原一个现实主义新的语境,他从意大利导演德·西卡身上寻找到的“新现实主义”,与加洛蒂从毕加索身上找到的“无边的现实主义”是同源的,它们保持着世界同样的本真状态,并且同样面向一个广阔无边的疆界。
现实主义的概念的今义和外延,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的趋向,题材内容和表现风格的双重的现实诉求。用今天的话讲,不仅仅体现在“画什么”和“怎么画”的问题,二者互相浸润、互相影响。相对于题材内容的叙事,很多美术理论家对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艺术水平更为看重。如在二十年前举办的“21世纪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研讨会”上,学者翟墨就强调了主题性创作的“艺术第一性”原则:“针对艺术图解政治的倾向,马克思曾经强调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化’。这观点表明,优秀的主题性美术作品首先一定是艺术品,否则它也就不能进入美术史。我认为,主题性美术创作应该遵循一条原则:它一定要有‘贴近的距离美’。意思就是,它既要贴近政治,贴近现实,但又不能直接图解政治、显现现实,而应保留一定的距离。”他还引用王朝闻的理论处女作《再艺术些!》(1940)的文章题目,提出从某种角度上,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下问题可以一言以蔽之:“再艺术些!”
主题性创作必然具有历史性、叙事性、政治性的属性,也常常表现为歌颂性、纪念性、社会性、宣教性的功能,因此创作这一题材的作品常常需要画家文化、思想、经验的积累与情感的投入。有人认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传统、宫廷绘画系统跟今天的主题绘画没有关系,我不是特别同意这个观点。如果我们看一下其他艺术门类的相关例证,就可以在现当代的文学史上找到现实主义主题性作品的结合点,比如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创业史》《平凡的世界》都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地域性上具有中心性和宏阔性的寓意在里面。我们回看画坛也是这样,真正能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重现社会人类现实的,同时探及人性深度的作品,在数量上还是十分有限。
四十年前,四川美院几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被写入现当代艺术史,正是与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相关,真实、现实、写实这些词经常会指向艺术创作的不同层面,也展现审美形态的双重语境。造型艺术的本质与视觉真实的幻想密切相关,真实常被作为面向美术创作的重要价值标准,特别是当下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常会涉及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
我们可以把讨论的语境回溯到一百年前,去看真实和现实的语词来源。五四运动时期文艺界对“真实”的理解偏重于为人生的层面,到了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真实体现为典型性与理想化的结合,由此我们看到美术创作乃至文艺创作理论的真实呈现出动态、渐变的特点,不同个体、不同时代对真实的理解也不相同。
如果拿另一种以“真实”为旨归的艺术门类——纪录片的“纪实”表现为例,或许可以强化我们对于造型艺术的认知。很多纪录片导演的共识是,虽然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但纪录片创作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在于表达创作者对生活具有主题意义的价值判断。或者说,视像真实是内容真实的前提,但两者并没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纪实风格在强调“避免描绘现实的主观形式”的同时,也应遵循现实主义观念的一般创作规律。也正因如此,以“写实”的手法表现“现实”,也应在关注日常生活视觉经验的同时,提防陷入“细节主义”与过度“制作化”“精致化”的泥沼,而忽略作品的整体情境与气局;同样需要警惕的,还有在当下全媒体时代面对图像的泛滥,美术创作过于“照片化”、“图像化”的时弊。与影视艺术的“纪实”与“真实”之辩相关,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写实”常常会被与“现实”、“真实”混为一谈。事实上美术创作论层面的“写实”,更为强调对于表现对象“模仿”、“再现”的客观反映,和如镜子般映照现实的主客观对应。
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时代演进历程中,面对20世纪中国美术积淀的本土传统与新世纪以来国际化语境下的时尚新潮,今天的美术创作者既不能刻舟求剑,亦不能邯郸学步,唯有在坚守艺术本真的前提下,打开视野,守正创新,以全心投入的真情实感灌注于自身创作,方能以艺术创作召唤真实、贴近现实,以艺术之力介入社会,融入时代。
来源:美术报
说明
相关资料:网络收集资源,版权(C)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