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12月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承办的“黄河文化主题书法篆刻展览”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对于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要求,以艺术的形式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用艺术的方式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18日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表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要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用艺术的方式讲好黄河故事,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关于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的统一部署,中国国家画院积极开展了关于黄河主题创作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全院艺术家深入黄河采风写生,切身感受黄河在时代变迁中的整体风貌。”同时积极评价了此次展览,“书法篆刻展览就是我们相关活动的一部分,展览中的百余件作品兼具传统意蕴和时代精神,可以充分感受到这批艺术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真正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丰富了中国国家画院关于黄河的主题创作内容。”
中国国家画院作为专业美术创作队伍,在艺术从高原向高峰迈进过程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理解文艺为人民,加强对社会、传统、艺术、创新的思考认知,都是我们在实践创作中要努力承担和践行的责任。在强调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要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同时,中国国画画院副院长纪连彬还在采访中表示:“中国国家画院积极参与‘黄河颂’这样的主题性创作活动,也是希望艺术家能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受到鼓舞和激励,使艺术家收获更多艺术上的新思考、新创造,能够有针对性的表现出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使自己的作品有更为针对性的表达,真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作品。”
“在广泛动员院内外艺术家参与黄河沿线采风写生的过程中,为做好‘黄河颂”主题创作活动,我们还特意召开专家座谈交流会,邀请黄河水利专家来我院做讲座,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背景支撑,且希望借此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从此次书法篆刻展览中,也不难感受到中国国家画院以‘四个坚持’为宗旨的主题性艺术创作,将力争描绘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说道。
展览现场
“黄河颂”主题性创作工程的优秀先行案例
中国国家画院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于2020年5月开始,组织了院内专业书法篆刻艺术家,文化和旅游部系统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的部分书法篆刻艺术家开展深入生活,深入一线,紧扣时代脉搏,追溯和弘扬黄河文明的采风创作活动。从曾经的黄泛区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到“九曲黄河第一湾”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63位艺术家以书法篆刻为主要艺术载体,或以赞颂黄河的历代诗词歌赋,追忆和弘扬以黄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或以饱满的热情,自作诗文,讴歌新时代黄河生态和文化精神;再或者以精心提炼出的黄河精神讲话和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典故为题材,展现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新时代新风貌。最终创作了126幅兼具传统意蕴和时代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魏广君在采访中真切表达了采风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我们在采风写生、实地勘察与文献梳理的过程中,不仅对黄河作为母亲河所哺育的中华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真切意识到黄河在沧桑巨变中所背负的历史责任。‘黄河宁,天下平’,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前,黄河沿线那种漫天黄土带给我们内心的是苍凉与悲怆,此次采风中,我们的心情被一种轻松而又光明的绿意和人民群众欣喜的微笑所替代,沿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民生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都得到了具体可见的改变,我们在这次主题性艺术创作中,真正融汇了我们一路的所看所思所想,也表达了我们对黄河最真切的祝福。”
此外,针对此次黄河文化主题书法篆刻展,画院各专业所所长也都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谈到了书法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门类,在讲好黄河故事创作中独特的魅力。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说道:“用绘画来表现黄河相对于书法创作会直接一点,因为更能表现出现场的感受,而书法创作就需要经过更多的升华与推敲,将对黄河的观感沉淀下来,然后再将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反映在书法作品中。以书法来表现这种主题性除了内容要符合这个主题外,更多的是在作品里体现这个主题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气息,对于艺术家来说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所以我认为,用书法来表现这种主题性对于我们艺术创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所长李晓柱表示:“书法篆刻所深入到西部很多地区去采风、写生,回来后创作了激动人心的作品,体现了书法篆刻所优秀的艺术家对黄河文化主题的深刻阐释和理解,因为他们在创作中饱含着深情,所以他们的作品能真正打动观众、打动人心。我想此次黄河文化主题书法篆刻展览不仅是此次黄河颂主题创作工程优秀的先行案例,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黄河文化重要讲话的积极实践。”
“不管是书法、篆刻还是别的艺术门类,以黄河文化为主题,首先得契合黄河文化的核心,即雄强、博大、包容、延续。我们不难看到此次展览中的作品,不仅在具体文字内涵上契合着黄河文化的主体气质,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艺术形式感方面也都力求那种雄强的线条美,和文字所传递出的中华文化博大、包容与延续的度量与生命力。”中国国画画院花鸟所所长乔宜男说道。
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传达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特性。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赵培智在采访中谈到:“在此次采风活动中,中国国家画院的书法家们不仅搜集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更提高了对黄河文化的认识,为创作打下了坚持的基础。此次黄河文化主题书法篆刻展,无不展现出书法以中国所特有的方式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巨大能量。”
“书法篆刻展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黄河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历史脉络和精神内含,书写了其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展现了黄河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艺术家用自己的笔刻画出这条自然之河、生命之河的壮美,从历史以及审美的高度揭示出黄河文明所蕴含的文脉永恒和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中国国家画院版画所所长杨越表示。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艺的重要主题,引发着艺术家的向往,触动着艺术家的心灵,激荡起艺术家的创造情怀。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负责人王艺联系自身进一步谈到:“此次中国国家画院以黄河为主题的书法篆展览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十分丰富,体现了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在自觉承担国家主题性创作的责任和担当。在此次的黄河采风写生过程中,我们也都积极参与其中,这个过程虽然短暂,但切实让我们从历史、生活和生态等多个维度,更进一步地感受了黄河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也在采访中表示:“以黄河为主题的书法篆刻作品展,突出了书法篆刻艺术的特色,通过风格各异的创作,特别是具有现代风格的书法篆刻作品,表现出对黄河和黄河文化的认识和情感。在这些书法篆刻家的作品中,可以领略到他们在书法篆刻艺术上的孜孜追求与大胆探索,这些探索遥接传统,同时又开拓新体,从而为本次黄河主题展增添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多元化色彩。”
黄河主题书法篆刻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讲好黄河故事的一次重要实践。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董雷谈到:“黄河流域诞生了众多以摩崖、石刻为代表的书法作品,成为中华书法史上的经典。此次展览以书法、篆刻的方式呈现黄河文脉的精神内涵,冥冥中也是一次跨时空的精彩对话——以当代艺术家的审美视角,在运笔和行刀的过程中汇聚点滴心力,呈现对于黄河不同往昔的艺术诠释,相信会给观者带来别样的收获。”
展览现场
一场有关黄河前世今生的对话
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在此次黄河颂主题性创作中,都强烈意识到要认真贯彻学习四点要求:要深刻诠释并突出新时代黄河文化精神内涵;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美术创作,把反映新时代作为创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浓墨重彩抒写黄河新时代发展画卷;要推动新时代美术发展,提高作品质量和艺术水平。
书法篆刻所的各位艺术家也都在采访中表达了同样的理解。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蔡大礼表示:“艺术家与时代是不能脱节的,包括从事书法篆刻这类传统艺术的艺术家也是如此。过去我对时代性、当代性的理解有误区,认为传统艺术的主要任务是挖掘、整理、传承,许多创新的探索会与传统的精神旨趣相异,走得太远还有可能异化传统。通过这次追溯黄河文明的采风与创作活动,我们深入一线且再度面对、认知和感受黄河文明时,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此行重新把逝去的传统与活生生的当代联结起来了,使我对传统、对艺术、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产生了诸多新的感悟,对艺术家如何立足当代来传承与发扬传统有了更多的思考。黄河流域面积太大,我们走过的地域非常有限,但这些地方的变化都很惊人,从期盼“黄河清、圣人出”的理想,到与黄河水患的抗争奋斗,再到兴利除害实现黄河治理,而今黄河全流域实现生态治理目标,一条河的命运,成为国运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标杆。”
在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魏杰看来,黄河,千百年来她以博大的胸怀和那无尽的乳汁,养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无数英雄为她而付出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即使用尽笔墨也无法描绘出她雄姿之万一,我们只能以此形式向黄河母亲致敬并感恩!“此次黄河文化主题书法篆刻展,我送展的是一幅自撰联‘水始天来奔海去,云从地起绕峰回’,使用了楹联书法这种艺术形式,来讴歌伟大的母亲河。”
黄河是哺育中华民族,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多位参展艺术家表达了自己对黄河深厚的情感。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谢小铨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九曲黄河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中国囯家画院书法篆刻所牵头举办的黄河文化主题书法展,是书法家们响应习主席号召,深挖传统、扎根人民,用艺术之笔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而呈现的心灵乐章。
联系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艺术家洪厚甜谈到:“此次活动中,我共创作了三幅黄河文化主题作品。重新演绎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为体会古人眼中苍凉、悲壮的黄河情怀、故乡情怀,这与当下的黄河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黄河赋》则从当代人的角度,歌颂了黄河的‘前世今生’与‘黄河之子’的崛起之路。黄河文化是‘时代’的文化,因此我将中华儿女一脉相承的‘黄河情’,通过我创作的《自作诗》这幅作品,进行了一番抒发和表达。本次展览也是国家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一个着力点,我作为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王厚祥认为,黄河是可以代表我们民族灵魂和民族文化精神的,赞颂黄河就是宏扬文化自信,此次展览非常有意义。“我的创作是草书,书写内容对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想到黄河,就会有无尽的激情,因此,我觉得这次展览作品的创作很顺畅,也很有感觉。”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领导下的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我们有责任、有使命围绕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围绕党的要求和部署进行创作。我们在创作之前进行了实地采风,延路追溯、探寻历史的发展源流,回顾黄河的脉络及其维护、修护的过程。在考察过程中,国家为黄河两岸的百姓谋福利所做出的行动深深感动了我,黄河沿岸一些古代书法艺术家的遗迹,给予了我更多有关创作源流和历史渊源的思考,最后我把这些感受和思考都揉进了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中,创作了三件有关黄河古道的古代诗词作品。”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艺术家胡秋萍说道。
在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李晓军看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这次黄河颂主题创作。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一次回顾,亦是对未来的一次展望。在中国国家画院的高度重视下,书法篆刻所以独特的艺术方式书写黄河。将自然的人文生态与传承了几千年的汉字文化交汇在一起,使远古的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辉。我认为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相信这种尝试一定会对当代书法的实践与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次“黄河文化主题书法篆刻展览”,对于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要求,以艺术的形式更好地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以及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13日。
来源艺术中国
说明
相关资料:网络收集资源,版权(C)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